倚邦的历史沿革
2023-08-17 22:30:30 来源:老喵说茶 评论:0 点击:
倚邦,古普洱茶核心产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距普洱市区380公里,是普洱茶时代的“原料库”和“价格风向标”。近年来,随着普洱茶收藏逐渐升温,黑茶、红茶、绿茶等茶类收藏也日益受到关注。与普洱茶同根同源的倚邦茶区所产的倚邦古树茶、倚邦野生茶一类,更是以“处女幽香”的独特口感和早期茶品的高贵身份,受到藏茶者的极力追捧。目前,倚邦茶区共有茶园面积3万余亩,年产干毛茶1000余吨。倚邦古茶山位于勐腊县象明乡南部,是古六大茶山之一,总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包括曼拱、曼甩、曼糯、革登、倚邦、磨烈、倚邦7个村委会。

倚邦本地茶叶特点为苦涩,香气不如架布山茶叶浓烈,与易武茶相比生长环境不同,但茶树品种相同。由于运输不便和经营不善,使用该地茶叶制作的团茶在清朝末期至民国初期被弃置,鲜有问津。近年来倚邦茶山逐渐被外界所认识和炒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茶商。
磨烈古茶园是倚邦茶区极具代表性的村落,磨烈古茶园也叫大磨园,因易武土司领地又称大易武。村寨周围至今还保留有一片古茶园,从建村年代上推距今至少有300多年历史。磨烈大寨子有60户人家,全部是汉族。倚邦本地茶叶苦涩,香气不如架布山茶叶浓烈,与易武茶相比生长环境不同,但茶树品种相同。
清末由于运输不便和使用该地茶叶制作的团茶在清朝末期至民国初期被弃置,磨烈一度成为“荒村”,而后又因茶而复兴。磨烈大寨子的制高点是一块平地,现已被开垦成梯田状的茶园。从平地沿着山坡向下蔓延的茶树新芽发得茂盛,与树头上的嫩叶相比已略显老成,深绿的老叶与嫩生生的浅绿新叶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磨烈大寨子已有几百年历史,磨烈最早的居民来自内地(具体来自何方待考),历史上磨烈大寨曾几次“荒”过,又几度复苏。现居住在磨烈的居民多为许氏和安氏两大姓。
倚邦本地茶叶特点为苦涩,香气不如架布山茶叶浓烈,与易武茶相比生长环境不同,但茶树品种相同。清朝皇帝指定象明产茶为贡品,封赠西藏贵族和朝廷大臣享用。因运送茶叶的人不足和茶园管理不善退耕还林以及战乱等多种原因,至民国初年倚邦的茶园面积已缩小到4千多亩。
1935年以后象明才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把野茶山逐步进行改造。1951年普洱解放时象明的茶叶产量已达500多吨。1953年倚邦茶叶生产合作社成立以后得到更快的发展,1957年象明乡产干毛茶已达866吨。1960年以后逐渐改植为云南大叶种茶至今。
—————— 七象茶业,做原汁原味的云南茶,不辜负经典云南味!——————
七象®茶业起源于金庸《天龙八部》中,段誉遇见神仙姐姐的云南无量山,无量山为云岭山系,东临把边江,西靠澜沧江;七象的祖辈世代生活在无量山“双江畔”,依托滇藏茶马古道,以传统种茶、采茶、制茶、运茶(马帮汉子®一个高性价比小众茶推荐服务品牌)、售茶的古法讨生活;“无量山”族人自小就接触茶、学茶、种茶、制茶、喝茶、经营茶;茶,深深的融入了“无量山”族人的血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七象®茶业,专注于云南本土茶的,中高端茶饮品牌,坚持从源头开始,深入各大茶产区,走遍名山古寨,扎根茶山拜师求学,摸清茶性,吃透制茶技艺、经验,用近9年的时间和云南茶“死磕”到底;“深耕原汁原味的云南茶,不辜负经典云南味”;致力为饮茶者打造更安全、更健康、更适饮、更有感、更有面、更方便、更美好的云南“本家”茶,励志让更多人爱上云南茶。
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七象茶业↓↓私老喵说茶,享茶样。
相关热词:倚邦
热词搜索:倚邦
上一篇:倚邦的历史文化
下一篇:倚邦贡茶口感和曼松哪个好